第六章第二节 成长的经历
1990年在十分规律的日子中走到了年底,1991年来了。 冬天的南陵非常得寒冷,是一种阴湿的冷。这一年的春节要到2月15号,队里已经通知了,寒假要到2月5号才开始,这让大家很是无奈。课程越来越紧,队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闲瑕的时候在一起聊天,也渐渐地了解了研究所的一些情况,所里有时候开大会或者搞一些集体活动,队里也会集合大家到所里的礼堂或者cao场参加,也就顺便参观一下,探探秘。 从教导队到所部先要经过汽车排,然后是礼堂和大cao场,cao场的左边是所部的办公楼,立在半山腰上。再往前走是一道山凹子,也就是把山头炸成两半,在中间开了一条路,山那边听说就是研究所的工作区,姜晓洛他们从来没有进去过,走到路口的岗亭就会被站岗的战士拦住,说是所领导有严格要求,在他们没有毕业分配之前不允许进入。这无疑让大家充满了好奇心,拐弯抹角地打听里面的情况,后来听蒋勇他们几个知道点内幕的人提过,研究所这两年技术人员缺乏,院校毕业生也不多,就想到自己办个教导队自己培训。就是因为这个,姜晓洛来到了这里。 姜晓洛还从队领导和自己的一次谈话中知道,他是教导队在江上县招考中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的。这事让他兴奋了很长时间,这不就是状元嘛!回家后把这事告诉了父母,一家人直竖大拇指。多年以后,每次提及自己的从军生涯,姜晓洛都会自豪地说当年可是以状元的身份参军的,这也成了他人生不多的一笔辉煌。 1991年1月17日,发生了一件大事。晚上,队里按惯例收看《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头条播放国际新闻——海湾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多年以后,军事领域研究认为,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展现出来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全球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带来众多启示,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更是产生了震撼性的冲击。在姜晓洛后来十余年的部队生涯中,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变化,这是后话,待述。 1991的春节已是初春,老姜一家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春节。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地变好,老姜轻松了许多,春节喝了不少酒,笑脸也时不时地挂在已见皱纹的脸庞上。 第二学年下学期,大家又开始了日复一日、三点一线的节奏。每天上课、吃饭、睡觉,相互之间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密,自然而然地也有了几个小团体,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请假外出。原先就比较要好的几对也越走越近,朦朦中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景象,院子外、茶园中、山坡上,常常能够看到他们独处的身影。姜晓洛看在心里,心里还是有一些失落的,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秦苏。 这一天是姜晓洛的生日,这一年他17岁了。不知道是谁最先起的头,大家开始流行过生日,谁过生日,当天就到附近最大的镇子买来蛋糕和一些零食、饮料,晚上聚在宿舍里吃蛋糕,吹牛聊天。 中午,姜晓洛向队领导请了假,让隋兴国陪他一起去了镇上,在唯一的一家小蛋糕店买了一盒蛋糕,还有花生、饼干和饮料什么的,又急急地赶回队里。晚上,在姜晓洛的宿舍,大家挤在一起,他打开蛋糕盒子,隋兴国和常家杰帮忙插上蜡烛,一共17根,点着,有人关掉了宿舍的灯。黑暗中,生日蜡烛的团团火苗轻快地跳动着,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精灵。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许个愿吧!”大家你一声我一声地跟着起哄。 姜晓洛对着烛光,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地停了几秒钟,睁开眼睛,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灯亮后,他拿起水果刀,把蛋糕切成22份分给大家。 …… “这个蛋糕好像过期了?”就在大家吵吵闹闹胡吹海聊时,有人低声说了一句。 “好像是有一点不对。”有人跟了一句。 姜晓洛连忙捧起面前的蛋糕吃了一口,有点硬,还有一种酸酸的味道,应该是坏了。 “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大家快不要吃了,不要吃了!” 姜晓洛连忙道歉,带着十分内疚的心情招呼大家,其他人也不在意,放下蛋糕,仍旧笑乐着。这段小插曲多年以后一直被大家当作一段美好的回忆提起,没有任何取笑之意,表现出来的则是一份nongnong的战友情。 这一天轮到姜晓洛回家,他一大早就爬了起来,匆匆忙忙地赶到车站,搭头班车进了城,他要先去办件事才回家。到了城里,姜晓洛没有直接转车到落雨岗,而是从乾行宫步行到新市口,从小到大他还从来没有在城里逛过,这座城市最繁华热闹的新市口也只去过一回。 姜晓洛顺着大路朝新市口的方向走,这边瞅瞅,那边瞅瞅,好像漫无目的,但又像是在找寻什么,快到新市口的时候,他拐进了路边的一家店,这是一家眼镜店。 上初中后,姜晓洛就发现自己看黑板上的字不是很清楚了,两年前部队招生体检时他就知道自己近视,好在这个部队对眼睛的要求不高,倒是对耳朵的听力要求极高,他的一个同学考试也过了,就是体检的时候发现有中耳炎,直接被淘汰了。 姜晓洛就是进城买眼镜的,他还要给弟弟买一副,姜晓丁明年就要考大学了,这两年学习重,眼睛也近视了。在店里,姜晓洛看了看、挑了挑、试了试,也没有专门测光,买了两副,一共花了40块钱,然后出了店,问了问路,转了两趟车,赶在中午之前回了家。 4月天,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周末的晚上,大家集中在电视房看完《新闻联播》后,有的人就回宿舍了,有人继续待着看电视。姜晓洛一个人坐在第一排,背靠在墙上,脚搭在长凳上,挺休闲的样子。 坐了一会儿,姜晓洛感觉到心慌慌的,心跳得有些快。一开始他没有在意,可坐着坐着,心跳得越来越快,心脏好像跑到了外面,在胸前砰砰直跳,而且还恶心想吐。他下意识地用手搭着自己的脉博,看着表。 120下!姜晓洛吓了一大跳,又搭了一次。118下!姜晓洛害怕了,心更加慌慌的,恶心想吐又吐不出来。他极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想着今天没有剧烈运动,也没有让自己激动的事情,怎么会这样呢?关键是头不疼,脑袋也很清醒。他不停地深呼吸,过了十几分钟,感觉好了一些,随手又搭了搭脉,这一搭,他是真得害怕了。54下!姜晓洛又对着表搭了一分钟。56下! “这是怎么回事啊?” 姜晓洛想了想,站起来走到队部。今天是汪队长值班。 “队长。” “什么事?” “队长,我觉得心里慌慌的,想吐。”姜晓洛有些气虚。 “那就好好休息一下。”汪队长也没在意,随意回了一句。 “我,我,刚才自己测了一下心跳,一会儿120多,一会儿50多,我有些害怕。”姜晓洛解释了一下。 “那我让人陪你去卫生队看看。” 汪队长说着出了门,姜晓洛跟在后面。 卫生队在研究所东南头的一个角落,两排平房,晚上只有一个人值班。姜晓洛和郝远进了值班室,跟值班医生说了说情况。 “那过来这边测个心电图。”医生带姜晓洛进了另一个房间。 测完了心电图,姜晓洛坐在值班室等结果,听见医生在隔壁打电话,他又害怕起来。 “不会真有什么问题吧?”姜晓洛的心里直打鼓。 过了一会儿,医生走进值班室,手里拿着心电图,看了看姜晓洛。 “姜晓洛是吧,是这样的,从心电图看是有一些问题,不过不是很严重。刚才我已经跟你们队长打过电话了,明天上午有人陪你去城里的空军医院再好好检查一下,你看行不行?”值班医生带着询问的口气问道。 “噢。”姜晓洛轻轻地应了一句,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 回到队里,姜晓洛简单地洗漱了一下就躺下了。夜里他感觉好了许多,搭了搭脉,都在90上下,也没有想吐的感觉,这才放心一点。 第二天早上,姜晓洛起床洗漱,然后在宿舍等卫生队的车子。常家杰和隋兴国安慰他,让他不要想太多,就是去检查一下,他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空军医院坐落在城南,在一条很深的巷子里,车子从大路拐进去,走了好几分钟才到。一个不大的院子,迎面是门诊楼,楼顶竖着空军医院的牌子,门诊楼前有一个小花坛,花坛中间栽着一棵挺高的松树,阳光下给花坛墩子留下不少阴凉,有几个人正坐在那里休息。 车拐进大门,坐在前排的姜晓洛发现花坛边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正抬着头四处张望,手里拿着烟吸着,看上去很像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 “爸?”车近了,姜晓洛盯眼一看,果然是父亲。 昨晚,姜晓洛从卫生所回到队里后想了想,还是有些害怕,便给家里打了个电话。